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文化 > 本土文学 >  正文

写日记记录人生

发布时间:2020-07-13    作者:李修平    来源:保康融媒网

坐在书桌前,老想去翻看自己的日记。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笑了,有时候会沉浸在往事里,有时候还觉得那时的举动不可思议。会笑,会生气,会追悔,也会哭笑不得。

就像一个局外人,去看这个孩子,看她的举动,了解她的心情。会理解她,会赞同她,会支持她。就像纪录片,像电影,一举一动,一颦一笑,全部呈现在自己面前。

看看多年以前日记里的自己,再看看今天的自己。真的非常想和过去的自己说,这一路走来多么不易啊,你太棒了!

是很棒。我想穿越回到自己每个自卑、焦虑、不安、困惑的日子,告诉自己:能够生活在这个尘世间、这个滚滚红尘真是太幸运了。时事再难,生活再苦,只要坚持一下,一生就过来了。何况那里面还有许多欢乐的骄傲的内容呢。鲜花和掌声就不提了,就那一路上灿烂的笑脸就够温暖一生了。写了几十年日记,留下几十本满载自己笔迹的日记本,几十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这样留了下来。可以为自己点个赞!

人自呱呱坠地,在这个世界上行走,一路走来,除了家人的庇护,也可能云游江湖、浪迹天涯,也可能沉浮宦海、毁誉由人,也可能茹苦含辛、人微言轻。得意?失意?成功?失败?各人有各人的经历,没有准确的评判标准。无关道德。

对于很多人,一生就如过眼云烟,了无痕迹,但于我,面对这几十年的日记,就是我最真实的人生实录。时时让我回味一下祖国的心、故乡的情、走过的路,找回一些家人的关怀、亲人的温暖、朋友的友谊,重现一些风华、冰霜、欢笑、轻狂、闲愁、失败、无聊、落寞、辉煌的场景。人生的这条路啊,因为这些日记的存在,装满了实实在在的细节。这些细节组成起来就是故事,就是人生。

我想了解自己,就是日记,里面有一个接近于完全真实的我,不虚假,不回避,没有矫揉造作,没有假大空话。日记本身就是很私密的事情,回避自己的私密,就不算是真实的自己。写的时候,全凭心性,经历什么写什么,想到什么说什么,不会考虑它的合理性,不会想到会伤及他人。但是回头看的时间,就能让我看清自己,认识自己,有时也在提升自己,反思自己。写日记其实没什么目的,没什么意义,就是为了日记本身,就是为了不空虚,就是为了不忘记。

滚滚红尘,五彩缤纷,人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,会有什么样的过程,会有什么样的结局,只能是经历后才知道。对与错,成与败,奸与忠,都是后来才见分晓。记录这种过程,详细的不厌其烦的记下过程的全部,之后就会获得答案。我的日记给了我很多答案:关于人,关于事,关于真相,关于阴谋,等等。爱与恨、生与死、笑与哭,本没有太多的分别,相生相长,不必去判断否认什么。时间会给你答案。日记如水,是一种流动,用什么东西盛放它,它就是什么样子的。日记也如火箭发射时的喷射动力,喷射时方向向下,火箭行进的方向却是向上的。但有一点可以确认:只有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才会写日记,才会坚持不懈。

日记,记给谁看呢?这是不需要回答的问题。

中国文人写诗写文,主要是表达、提纯、体验,使生存朝着更高、使生命朝着更强更丰富。写诗不是冲着官场的,诗人写好诗反而有碍他的仕途。司马迁写《史记》,是背着汉武帝干的。陶渊明写给谁看呢?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。非功利才有艺术精品,如曹雪芹,写作使他更穷。支持曹公的,是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,审美冲动。

生命不息,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。要说动力,这算。

算起来,是从16岁的那年春节,那个飘着雪花的下午,那个懵懂少年的一则笔记开始的,之后就自觉不自觉地记下自认为比较重要的经历和想法,23岁开始正式写日记,以至成为习惯。这种习惯让我受益颇多,也许还成就了我。

首先是写日记培养了我的良好的行为习惯。我一生似乎都在做两件事,阅读和写日记。阅读丰富了我的思想,写日记积累了我更多的人生经验。再忙日记是每天都要写的,有时候实在因什么原因拉下来,也会补上。这种习惯让我放弃了许多不必要的应酬。夜色下来,一切归于宁静,望着窗外闪烁的路灯,静静地思考自己和回忆回望,是最好的享受。

写日记培养了我的恒心和毅力。人贵有恒。无论做任何事,就怕没有恒心和毅力,这是人的一生很重要的一种素质。没有恒心和毅力,自然,日记就坚持不下去。那么做事呢写作呢,只有坚持,有恒心,方能有所作为,取得成就。

写日记的过程也是让我反思生活和人生的过程。晚上写日记的时候,势必要像过电影一般回忆一下一天的生活,甚至几天的生活,一周的生活,一段时间的生活,有时还要前后对比一番。这总要有很多的感慨。人生的坎坷,生活的磨难,世态的炎凉,工作的压力,包括人生的快意,下笔之际,一齐涌向心头。写日记可以平静心情,变得理智。过去的已经过去了,繁华、热闹或是委屈、挫折都属于昨天,明天该怎么度过?握笔之际,每天对自己都是一次激励,鞭策。

写日记帮我梳理思路,磨炼思想。一个人长期如一日地这样去做,思路就会清晰,而思想同时也得到了磨炼,变得锐利,细腻,敏感,缜密,有节。分辨是非,参悟玄机的能力就会增强。

日记是我人生的备忘录,是我写作的素材积累。写日记也是一种练笔。许多作家的写作都是从写日记开始的。日记应该是作家的摇篮。一段时间因为政务繁忙,我基本没有写作的时间,作品发表少了,读者慢慢就会把你忘了,是日记帮了我的忙。我的日记内容丰富是肯定的,虽然多数是记录当天做了什么,但有时我也把它当作写作一样对待,因此体裁也就显得多样化了。有记人叙事的,有抒情感怀的,有赞美山水美景的,有说理政论的,有诗歌,有填词,有散文诗,不一而论,稍加修改,就可发表,有的本身就是日记体散文。我发表的许多散文就是在日记的基础上改成的。甚至,我的一些小说素材也都来自我的日记,发表后好评如潮。

日记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。一个人成长生活的过程与他的生活环境、生活圈子、交际面、时风息息相关,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,某种程度就是一个时期社会的缩影。我从政后,在多个党委核心部门工作过,参与过许多大事的设计和实施,许多史料没有记载,但都可以在我的日记找到。而且社会的变迁、发展与倒退都有痕迹。

时光荏苒,光阴似箭。回眸历史的苍穹,人生不过弹指一挥间。但对于一个人来说,花甲之年已经是大半辈子了,有人就把它说成是晚年。晚年这个词听起来让人好伤感啊。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那是在自我安慰。人到了这个年龄,不管你愿意不愿意,都得面对。是到了总结自己的时候了。我坚持写了四十多年日记,用手中的笔抒发自己的情怀,记下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,记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,尽管不乏忙碌和草率,但这也算是一笔财富。这笔财富可以留给后人,而对于社会也会有用,对于历史也应该有些价值。

我曾经对我的50几本五颜六色的日记本有过忧虑,担心,忧虑担心它的未来。我不知道它们会不会保传下去。我们国家的许多珍贵资料、文物,因为战乱、因为运动、因为灾祸而毁灭,一个普通人的日记就更令我堪忧了。放在家里,在我百年归山后会不会丢失?下一代可能会珍惜,那下下一代呢?留下日渐泛黄破损的老古董,还可能是后人的负担。不能丢不能卖,只能任其朽毁。我又陷入了困惑。

困惑的结果是保康县档案馆的主动介入,他们得知我留下了几十本日记,记录了自己与保康半个世纪相关的个人经历与感受,知其价值,如获至宝,主动上门作动员,建议我把日记本交给档案馆永久保存,而且他们只是保存,所有权还是我的后人。这让我心动,也感动,我出版的所有著作,几部重要的手稿,已经交给保康档案馆了,他们保存得很好。他们是值得充分信任的。我想,这应该是我的那50多本日记本的最好归宿。他们这是在做一份功德。不仅仅是我。

与档案馆达成默契后,我就开始做电子文档的输入工作,时达三年,终于完成。现在保康方正印务公司为我排版成书,洋洋300余万字,算是一部巨著了。我决定先印刷几部,留给我的孩子们,我也可以随时翻阅,也可以赠给保康档案馆两套。至于要不要正式出版,以后再说吧!

能够把几十年的日记变成印刷体,以书的形式挤在我的书柜,置于书案、枕边,是我现在最感到快慰的事。一个读者一作者,至少现在是。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读者、研究者,那也许就不是我了,那应该是一段历史。担当生前事,何惧身后评?每个人都是一本书,若果翻阅,但愿他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可以牵动你的情思,眼前或是脑海里,能够幻化出一个栩栩如生敢爱敢恨有情有义的趣味人生。

我的这一生虽然不显赫,不富有,没干成多少大事,但我可以自豪地说,首先我对得起我的家人;第二,我也对得起我在各个阶段我所从事的工作;第三,我对得起我的朋友、同事、学生、部下,对得起与我认识的所有的人;第四,对得起我的故乡,对得起我所热爱的保康,一位在保康工作十年的县委书记曾在一份文件上签过这样一段话:修平同志对保康是有贡献的……这是一句有良知的大实话,有日记作证。

我这一生就生活在阳光的高处,精彩不精彩,我自己知道,但我活得透明。

我用日记记录人生,用心灵感悟世界。

因为懂得,所以慈悲;因为宁静,所以致远。

是为序。

【版权声明】凡注明“保康融媒网”来源之作品(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),未经保康融媒网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;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保康融媒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