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 > 发现 >  正文

保康馆藏150年前庚帖,见证荆山古老婚俗

发布时间:2017-06-09    作者:杨丹丹

大清同治年间的庚帖,是保康县档案馆现存最久远的一份档案,它记载了150年前的荆楚婚俗,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价值……

在6.9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,小编特地来为大家揭开它神秘的面纱。

宜言饮酒,与子偕老。琴瑟在御,莫不静好。一句优美的诗句道出了世间最完美的爱情:我们一起喝着酒,和你一起慢慢变老,琴瑟相互和鸣,奏出最优美的音乐,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……

完美的爱情是人们的精神向往,现代的我们有结婚证来记载并公证它,而百年前的先辈们,又是怎样维护自己的爱情呢?是的,百年前的先辈们也拥有他们那个年代的“结婚证”,那就是庚帖。庚帖是汉族婚俗之一。旧时汉族婚俗把写有男女双方姓名、籍贯、生辰八字及祖宗三代姓名的红色柬帖称为“庚帖”。“庚”即年庚。男女双方庚帖互换以表示向其求婚或定婚。“庚帖”作为男女婚姻的凭据之一,类似于今天的结婚证书。

此贴约形成于1850年左右,庚帖形状为对开折页式,折叠后长20厘米,宽10厘米。这份庚帖为木刻版印制,大红颜色,品相完好 。据考证,此贴约形成于1850年左右,距今已有150多年,但至今仍图案清晰,色泽如新。

封建社会婚姻的特点是在封建礼教支配下,由父母之命、媒人之言撮合而成,结婚当事人自己是不能做主的。男女婚姻从说合到完成,要经过一系列不成文但已成惯例的过程,形成鄂西北一带独特的风俗。而庚帖的传递,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婚姻制度的改革见证传统婚俗的庚帖,已消逝于历史的尘烟之中,如今只有在保康县档案馆可以一睹真容……

作为保存着百年庚帖的县档案馆,想必通过上文,大家肯定对它充满了好奇。保康县档案馆成立于1958年10月,目前,是国家二级馆。县档案馆馆藏数量为104个全宗单位91412卷(册)档案资料,其中馆藏的民国档案、婚登档案、复退伍军人档案等专业档案14120卷。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,介绍信或者工作证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,就可以利用已开放的档案。

县档案局(馆)积极开发馆藏信息资源,撰写的《民国时期省县公职人员考试制度》、《抗战时期,保康人民营救盟军飞行员记实》等近30篇文章被省档案局读档微信公众号、楚天都市报、襄阳晚报“襄地解码”“档案解密”专栏、保康电视台微信公众号、《和氏壁》杂志等采用及推送,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。编辑的《保康方言集成》、《荆山楚源文集》、《荆山民间礼俗》公开出版发行,较好地服务了全县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。

因工作成效突出,保康县档案馆曾获得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、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单位、全市县(市)区级档案工作绩效考核优胜单位、全县平安单位、县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多种荣誉称号。

为进一步改善县档案馆条件,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,积极争取到中央“十二五”中西部档案馆建设项目,将新馆建设列为全县重点项目,与县文化馆、图书馆、博物馆统一规划建设。新馆位于县城牌坊湾熊驿大道旁,占地面积4758平方米,建筑面积为4198平方米。为更好更快提供档案查借阅服务,县档案馆2010年启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,目前,数字化录入目录已达529705条,扫描全文401954幅,极大地提高了档案查阅利用效率。

同时,县档案馆简化查阅手续,开展优质服务,取消查借阅利用收费,近年来为社会各界提供编史修志、解决山林纠纷、落实政策、干审补充个人档案资料、知青落实政策,查借阅利用6587人次44364卷次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相信保康县档案馆会越建越好,这里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料也能为更多的人提供便利。

【版权声明】凡注明“保康融媒网”来源之作品(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),未经保康融媒网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;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保康融媒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