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文化 > 民俗风情 >  正文

沮水呜音

发布时间:2019-05-15

沮水呜音(原称巫音)在保康民间流传甚广,大凡婚丧嫁娶,皆可闻其声,它是保康的一大特色。它最初兴起于民间。楚定都丹阳后,呜音又由民间走入楚宫廷,奉为楚国国乐。那时保康巫风炽盛,人们信奉黄老道教,祭祀天地神必有巫道表演歌舞,王逸在《楚辞章句·九歌序》中说:“楚人信鬼而好祀,其祀必作歌乐鼓舞。”这里说的“乐鼓”就是“呜音”,它是楚人与神灵沟通的语言。楚定都丹阳350年,呜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;350年后,楚迁都于郢,呜音又流入了保康民间。《吕氏春秋·侈乐》中说:“楚之衰也,作为巫音。”明朝杨慎在《续百一诗》之一中说:“齐庭陈大吕,荆国起巫音。”保康的马良由于曾是楚的都城,呜音更是原汁原味。呜音调的主要特点:一是幽暗、诡谲、神秘;二是音调上,唢呐揉音较多,演奏八孔音时发出呜呜之声;三是结构原始、粗犷。2008年,呜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
呜音调演奏乐器由马锣、小锣(包锣)、战鼓、小钗、大钗(俗称叶子)、2支长号、2支唢呐组成,由5人或6人演奏。上面的这两件乐器是长号,吹长号得有足够的内力,逢喜事,束红布,吹出“哈哈……”之声,让人其乐融融,倍感风趣;遇白事,束白布,吹出“呜呜……”之声,让人悲怆而泣,泪流不止。

呜音调的主要表现器乐为唢呐。喇叭比普通喇叭长而厚,发出的声音怪异,低沉郁闷,这种喇叭也称为呜音喇叭。古时宫廷演奏者坐在瑶池对面的云台上,故称“云台师”。唢呐在不同的场合,有不同的调和曲。

保康建立了民间呜音艺人资源库。唢呐呜音演奏最完整的是马良镇王述金,现已去世,其子王成成继承其衣钵;王成成自幼随父学习演奏呜音调技巧,技艺精湛,现已演奏了二十多年。另外还有王述银、王述军等,技艺都很高超。

随着民间呜音艺人越来越少,沮水呜音濒临灭绝。保康正在采取多种措施,加强呜音传承与保护工作:一是积极发掘资源,做好项目申报工作;二是对沮水呜音等项目的传承人建立档案,掌握动态;三是定期培训,提高技艺;四是签订传承协议,兑现传承经费;五是打造展示平台,提供交流机会,每年推荐保护项目到县、市、省演出5场次以上,让传承人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
保康原创早期楚文化大型歌舞史诗剧——《荆山楚源》以荆楚先辈筚路蓝缕创业故事为线索,以楚国宫廷乐沮水呜音和豪放细腻的舞台场景为主要表现形式,再现楚先辈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和楚文化的历史辉煌。

《荆山楚源》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演播大厅、湖北洪山礼堂、襄阳剧院演出200余场,现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。《荆山楚源——鼓盆歌》获文化部群星奖和湖北省文化厅金奖,《荆山楚源——苞茅酒》获湖北省文化厅银奖。

呜音具有很高的演奏技巧,传统管乐用指头按音,呜音则是用手指二关节摸音,靠“嗯唱”传谱。呜音之乐,由于演奏技法特殊,赋予了各个乐音以特殊的韵味,有的艳丽,有的幽暗,有的深沉,有的飘渺,尤其是呜音、闪音、跳音更具特色。

偷换气、换拇眼、甩马锣是演奏呜音的三大传统技法。

偷换气是呜音艺人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法。店垭呜音艺人张顺早说起他父亲当年吹喇叭,一口气吹了五里路,赌得一件虎皮背褡。后生李启华轻轻松松吹了十分钟,赢了一封万字头鞭炮。由此可见其非同寻常。

“交叉蒙眼合奏”堪称沮水呜音演奏中特技的特技。表现形式为你吹喇叭我摸音,两支喇叭同时吹,交换摸音,换拇眼,难度极高。大家在图片上看到的这两位艺人是王述军、王成成,曾在中华绝技大赛湖北选拔赛上获得最具传承奖。

“甩马锣”是沮水呜音演奏中的另一项特技。呜音曲调繁多,有长调短调之分,演奏过程中,打击乐手将马锣接连不断甩向天空,似飞蝶旋转,艺人稳准捉拿,且不影响演奏的节奏。调儿越长甩得越高,上上下下,下下上上,让人惊叹不已。

巍巍荆山,悠悠沮水,楚之呜音,绵延不绝;灼灼其华,人神景仰。

【版权声明】凡注明“保康融媒网”来源之作品(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),未经保康融媒网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;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保康融媒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