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文化 > 本土文学 >  正文

荆山薅草锣鼓/周世荣

发布时间:2016-12-13    作者:周世荣    来源:保康微信平台

举办农民春节联欢晚会,是湖北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组织发起的文艺活动,迄今已举办六届。在今年的农民春节联欢晚会上,湖北保康县选送的民俗歌舞“荆山薅草山歌”,让人眼前一亮。

“荆山薅草山歌”取材于保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荆山薅草锣鼓”,反映的是当地农民在薅草、插秧时,边唱边劳作的生产习俗。薅草山歌的作用主要给薅草人消累解乏、调动劳动激情、统一劳动进度,是劳动与音乐相结合的独特的艺术形式。正如《保康县志》记载:“锄草田间,两人对歌,锣鼓应之,众人和之,不觉日头西下。”

被艺术化的薅草锣鼓,主要由展示田间生产、薅草劳动、唱山歌等场景的表演组成。表演时,两人一班,一个人敲鼓,另一个人面前挂着架子,架上有锣和钹。

演唱者以鼓手为主,被称为歌师,其既要协调唱歌,又要指挥生产,是表演中的核心角色。在歌师的指挥下,或表演者互相接歌,或锄草的人一起接歌。整个表演中,高亢的唱腔与器乐声交错,场面热闹、壮观。

薅草锣鼓的唱词为五字句、七字句、十字句,一般是单句虚词拖腔、复句押韵,且一韵到底。因为唱词多属口头创作,内容非常有趣。有见好夸好、以物及人的,对偷奸耍滑、出工不出力的,或调侃,或规劝,或打趣,或逗乐。

除即兴演唱外,也有唱古人的。或五字句慢唱:“国正天兴顺,官清民自安。妻贤天祸少,子孝父心宽……”;或夹杂念白快板、节奏越来越快的七字句:“你一声来我一声,好似王祥卧寒冰。王祥卧冰自为母,天赐鲤鱼跳龙门……”;还有一问一答的:“锣鼓紧板歌调韵,身边随带小古人。安安七岁去送米,高鹞七岁领雄兵……”内容包罗万象,生动有趣。

经过多年的艺术沉淀,薅草锣鼓形成了固定的表演程式,表演者要从下田一直唱到收工。出早工时,唱“开工歌”,又叫“歌头”;接着,唱“请神歌”;吃过早饭上工时,唱“扬歌”,是薅草锣鼓的主要部分;傍晚收工时,则唱“送神歌”。

“歌头”通常无固定形式,既可以循规蹈矩,也可以即兴编唱,普遍都为高腔。歌师领唱起头歌,预示着一天劳动正式开始。比如,以《吃烟歌》打头的这样唱:“《吃烟歌》哎……吃了烟那个你就要来呀,各人那个塞口各人排呀。喔……两边排的那个人字路哇,中间那个排的是钓鱼台呀……”

正题歌,也叫开本歌,即薅草进入高潮时,领歌者正式唱有故事情节的民歌或有本的戏。若发现有人薅草时体力不支,歌师便会跟在掉队人的后面,敲锣打鼓,唱歌鼓劲,以示尽快赶上。歌师同时口中唱:“哎……吃了烟那个你快起身呀,莫把那个黄草坐起了坑呀。喔……坐的黄土那个不长草哇,又怕来年那个草不生呀……”

此时,锣鼓声、锄头声、欢笑声响成一片。歌师快步后退,大家你追我赶,场面热闹,掉队者也很快追上,大家的劳累疲乏随之而消。

歇气歌,是劳动间歇休息时唱的歌,多为一些风趣的山歌或情歌。比如,“吃了烟,把烟扬,梁上有那个土地堂。土地问我要香纸,我问土地要婆娘……”

傍晚收工时,要唱“送神歌”。“送神歌”唱词不多,如“一字下来一杆枪,二郎担山赶太阳,三人哭活紫荆树,四马投唐小秦王……”“送神歌”唱罢,便意味着一天的劳作就此结束。

过去,薅草锣鼓只是“田间地头的音乐会”。如今,人们能在舞台上欣赏到薅草锣鼓的精彩表演。但愿这种民间艺术,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和享受。

——摘自2月23日《中国劳动保障报》文化版


保康微信平台 微信号:baokang0710

编辑:孙俐

【版权声明】凡注明“保康融媒网”来源之作品(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),未经保康融媒网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;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保康融媒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